不是危言耸听,肥胖真的是健康“杀手”
大家好呀,欢迎来到禅语康健康频道。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2025年的主题是
“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肥胖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
而肥胖的危害,不只是影响体型外表。
肥胖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观,更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风险,甚至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 肚子越大,心脏越差
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在《循环》上的一份科学声明显示:腹部肥胖或身体中段、器官周围有多余脂肪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即便他们并不胖(BMI 在正常范围内)。
其一,肥胖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过多的脂肪组织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养分,迫使心脏不得不更加努力来满足身体的需求。这过度的负担可导致高血压,进而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广泛改变,为心脏病的发展创造温床,例如肥胖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其次,肥胖也与高胆固醇和高血糖等代谢异常相关。这些生理异常也是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诱因。
不仅是直接的生理影响,肥胖人群体内可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且在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易损斑块的破裂可导致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科学减重,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压、抗炎等,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让心脏逐步迈向“轻盈模式”
2. 你胖,肝可能也在胖
2023年发表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上一项涉及1580万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在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81.8%。
脂肪在肝脏内合成之后,会搭载“转运车辆”载脂蛋白进入血液,最终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过多,载脂蛋白无法把大量脂肪及时送出去,就会形成脂肪肝。根据肝内脂肪占肝脏总量的比重,可分为:
○ 正常肝脏:小于 5%;
○ 轻度脂肪肝:5%~10%;
○ 中度脂肪肝:10%~25%;
○ 重度脂肪肝:大于 25%。
肝脏长胖之后,肝细胞可经历慢性炎症。如果置之不理,肝硬化、肝癌风险会随之增加。
有专家指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会增加71%的死亡风险。
科学减重对脂肪肝具有明显疗效,减重≥5%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减重乡7%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让肝脏从“糖脂囤积者”转变为“高效代谢者”。
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进而降低各种疾病的风险。
禅语康健康管理团队
如想了解更多有关健康管理资讯或咨询相关服务,可以扫码添加医生助理,为您解答。
*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可取代您的医生或其他健康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或健康建议。您不应使用本文所含信息诊断或治疗健康问题或疾病,或开具任何药物处方。本文的信息已引用科学研究(人类、动物或体外)、临床经验或传统疗法,所分享的信息结果不适用于所有个体。关于您的健康问题以及在使用任何补充剂或改变处方药之前,请咨询您的医生、健康管理师或药剂师。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